如何挑選婚禮司儀:語言與風格匹配、流程專業度、合約要點全攻略
婚禮司儀是「流程節奏與氛圍」的關鍵角色。選人不只看口條,更要對齊語言需求、家庭文化、場地與設備。本文提供可直接使用的選人清單與合約重點。
一、語言與文化匹配
-
語言需求:廣東話為主?是否需要普通話/英語雙語或三語切換?
-
家庭文化:長輩禮序(稱謂、敬茶)、跨文化賓客的友善用語。
-
調性:莊重/溫暖/活潑/不尷尬幽默,與新人個性一致。
二、風格與控場能力評估
-
試看素材:完整晚宴片段比短剪更能看出節奏與銜接。
-
臨場反應:遇到Delay/技術問題/小孩哭鬧時的處理方式。
-
時間管理:能否把控致辭長度與遊戲時間,準時上菜與準時結束。
三、試聊(面談/視訊)問題清單
-
你怎樣設計流程起伏?如何避免冷場與過度喧嘩?
-
三語切換時如何照顧不同賓客?是否提供雙語稿?
-
遇上延誤或技術問題時,你的備援說辭與節點是什麼?
-
是否願意事先與攝影/AV/司機聯絡,統一Cue?
四、與供應商對位
-
攝影/錄影:致辭時長、入場與切餅Cue、藍牙/收音位。
-
場地/AV:麥克風數量與備用、投影/音源測試、燈光提示。
-
餐飲:上菜節奏與致辭時間避免衝突,呈盤與敬酒動線。
五、合約與費用構成
-
服務範圍:主持時段、彩排/會議次數、雙語稿支援、遊戲設計。
-
加時計算:起算點、半小時/整點計價、交通與跨區附加。
-
取消/改期:颱風/暴雨、疫情或不可抗條款。
-
交付物:最終流程稿、主持台詞(如包含)、音樂清單。
-
付款節點:訂金比例、尾款時間、收據與合規。
六、常見錯誤與避免
-
只看價錢不看控場:晚宴延誤成本高於節省的主持費。
-
沒有麥克風備援與Cue卡:現場易斷線或亂序。
-
遊戲內容未過濾:不合長輩或文化敏感,導致尷尬。
結語:
一位好的婚禮司儀,是流程節奏、情感溫度與現場溝通的核心。以「語言×風格×控場×合約」四步選人,就能穩住全場。